作者:小一 时间: 2024-03-31 20:20:32 阅读:(1)
爱流行导读:本文是爱流行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“秋分的三候是什么”报道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!
每个节气其实都有三候的,三候其实也是代表着每个节气在不同阶段的一个变化,那么秋分的三候是什么,这三候又是有些什么特点呢,秋分养生小知识都有哪些呢,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爱流行小编一起了解看看~
秋分的三候是什么
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云:“秋分者,阴阳相伴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这也是秋分最大的特征。我国古人划定秋分有三候:一候雷始收声,二候蛰虫坯户,三候水始涸。
一候雷始收声。鲍氏曰:雷,二月阳中发声,八月阴中收声,入地则万物随入也。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因此,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,也是秋寒的开始,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,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。
二候蛰虫坯户。《礼记》注曰:坯,益其蛰穴之户,使通明处稍小,至寒甚,乃墐塞之也。由于天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。
秋,具有“收藏”之意,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。人类讲究秋收,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,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。顺应节气的变化,此时的行事方法,忌“满”而宜“敛”,当收放自如,不宜太张扬。
三候水始涸。《礼记》注曰:“水本气之所为”,春夏气至,故长,秋冬气返,故涸也。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,由于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。
秋分时节到来,人们在日常养生中应顺应节气的变化,在生活、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,不骄不躁,收敛神气,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,以缓深秋肃杀之气。
秋分养生小知识
秋分·饮食篇
温润为主
俗话说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秋分后,气温骤降,干燥的天气,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出现鼻咽干痒、皮肤干燥、干咳少痰以及腹泻问题。
因此,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。
秋分的“燥”不同于白露的“燥”。白露的“燥”是“温燥”,而秋分的“燥”是“凉燥”。秋分时节饮食以温润为主,多吃一些清润、温润的食物,如秋梨、萝卜、百合、银耳、藕、苹果、蜂蜜等,可起到润燥的效果,熟食秋梨还可滋养五脏阴气。
此外,秋后的脾胃比较虚弱,每天早晨喝粥,最能养胃。明代李挺云:“盖晨起食粥,推陈致新,利膈养胃,生津液,令人一日清爽,所补不小”。初秋时期不少地区湿热交蒸,以致脾胃虚,抵抗力差,每天早晨喝粥,如甘蔗粥、玉竹粥、黄精粥等,对秋季养生大有裨益。
秋分时节要“少辛增酸”。少吃辛辣食物,以防肺气太盛伤肺,故而少辛增酸,可增强肺脏功能,抵御过剩肺气侵入伤肺。因此,葱、姜、韭、蒜、椒等辛味之品要少吃,多吃一些酸性蔬菜和水果。
但也要谨记“秋瓜坏肚”。入秋之后,不管是西瓜还是香瓜、菜瓜,都不能多吃,易损伤脾胃阳气,特别是小孩子,要小心腹泻。
秋分·起居篇
增减衣物
秋分后,天气渐凉,胃肠道也变得敏感起来,若防护不当,很容易引发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胃肠道疾病,或使原本的胃病加重。
秋分后要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当增添衣物,但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,以免影响人体抗寒能力,所谓“春捂秋冻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特别是儿童、老人,体质比较弱,抗寒能力较差,更要注意保暖,早晚应多穿些衣服,避免受凉感冒。
三个地方“冻不得”
不能冻头
随着秋分天气转凉,受凉时常常会引起头痛等症状。所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尤为注意,外出可以准备一顶帽子,洗头时用水也可以比平时热一点。
不能冻肚脐
在中医上,肚脐也被称为神厥穴,对一些脾胃虚弱,怕冷、易腹泻的人来说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。所以秋分来临,可以采取肚脐热敷的方式,驱寒助阳。
不能冻脚
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资源的地方,所以人们常说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。足部寒冷,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。所以事不宜迟,秋分来临,可以开始睡前泡脚啦!既缓解一天的疲乏,又能温暖身心。
秋分·运动篇
平缓运动
秋高送爽,云卷云舒,正是锻炼的好季节,此时不管是慢跑,还是打太极,多做一些轻缓运动,既能帮助睡眠、预防秋乏,还能提高身体体质,对疾病也有所控制和预防。
当然,运动要适度,以免运动量过大,出汗太多,损耗阳气。若出汗太多,可适当补充些盐水。运动后,也不要马上脱衣服,等身体发热后,方可脱下外衣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,如有不妥之处,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。
显示全部
收起